公司新闻

2023年冬季·best365官网app下载教师田野作业能力提升活动·兰州组(三)

发布者:best365官网app下载发布时间:2023-12-11作者:浏览次数:10


121日,清晨,团队在一起开启了日常的田野作业工作例会。大家对昨日田野中的收获及感想做了梳理与分享,随后张恕老师做了总体的细致的总结,并提出了目前田野过程中一些不足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对今日的行程与分工进行了详细的安排。

甘肃的天相较与湖北亮的要晚一点,由于今日采访的鼓子艺人距住处还是有一段距离。所以大家都起的很早。在田野中,由于午饭经常是时有时无的状态。有时跟随老艺人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垫上几口干粮,也算是一顿午饭;有时候索性直接到下午全部结束后一次吃个痛快。所以大清早的第一顿饭就尤为重要。入乡随俗,在兰州大清早没有什么比一碗夹肉加蛋的牛肉面更让人幸福了。大家吃的饱饱的,坐车出发,开启今天的田野之行。

今天我们田野的对象是兰州鼓子国家级传承人陈增三老师及他的团队。和我们一起出发的还有西北师范大学蒲瑞老师的田野团队。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十分壮观。

陈老师的“鼓子窝”名为兰州市文化馆金城关兰州鼓子传习所,是兰州市周边地区的七个鼓子传习所之一,陈老师也是鼓子艺人中为数不多的是能唱、能弹、能编、能改、能排、多方位全能全能艺人。目前金城关兰州鼓子传习所演出归兰州市文化馆管理,也是目前演出机会最多和发展较好的传习所之一。但仍存在着经费不足,团员自行贴补的情况。金城关兰州鼓子传习所整个上半年在甘肃省以及山东、陕西、湖北等多个城市的学校演出。邀请的单位会报销演出艺人的来回车旅费及吃住费用,但是并没有额外演出的费用。由于鼓子的演奏是需要乐器的。三弦、二胡这样的乐器还好,可以随身携带。但是例如扬琴这样的乐器只能选择打包托运,而这一部分的费用都是由演员自行承担。2010年开始,艺人为了维持传习所的日常开销花费。每次来排练的人员会主动为传习所捐赠几元钱。这几年由于国家对于非遗文化的重视,让鼓子的演出机会变多了,但是相关部门仍然没有任何的经费支撑。大家都是靠着自己的退休工资和内心深处对于鼓子的热爱在这里坚持排练、演出,没有怨言。

王汝杰老师是鼓子传习所中的老人了,在团队中负责(演唱、三弦、二胡)据王老师说,自己演唱鼓子是受了自己父亲的影响,从二十多岁就开始学习了,随后工作后由于时间关系,很少再接触这门艺术。但是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小时候学习过的一直还记在心中,慢慢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内心深处还是对于兰州鼓子念念不忘,随后就在这个团队中和大家一起演唱、排练,一晃又是20多年,虽然没有任何利益可图,大部分时间还需要自掏腰包,但是心里还是很开心。

随后陈老师给老师和同学们详细的聊了鼓子的起源、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几十年间,兰州鼓子进入了一个全盛的阶段,涌现出了一大批鼓子名家和精英。1958年,兰州市文化局还筹办了市戏校,组建了兰州鼓子训练班。19615月,因国家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兰州市戏校合并于甘肃省戏校。1961年夏,兰州鼓子训练班并入秦剧班。“文革”期间,兰州鼓子遭到无情的冲击,说是要破“四旧”,不让传唱,兰州鼓子的正常演唱被取缔了。期间,学者李海舟先生、鼓子艺人王雅禄等创作了大量歌颂时代英雄人物的兰州鼓子新词,如《江姐》、《雷锋》、《黄继光》、《赤卫队夺抢》等,符合当时政治形势的兰州鼓子又可以演唱了,很快恢复了原有的生机和活力。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不仅国内有关学者重视研究,而且还引起了许多外国学者的浓厚兴趣。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美籍华人赵如兰教授,专程来兰录制兰州鼓子,她回到美国后翻译成英文放映,影响极大,而且得到美国音乐家们的高度赞扬,视这门古老的艺术为“中国的瑰宝”。

图片中依次从左到右:彭兰佳(二胡)王汝杰(二胡)陈增三(扬琴)

在和鼓子艺人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天色渐渐黑了,这次的甘肃田野调查也接近尾声了,此行的五位老师(刘鹏、张恕、徐海、曹楠、徐晴岚)也在教师田野活动中学习收获到了很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在非遗的民族民间音乐技艺传承中担负着应有的社会使命和民族责任。我们将会继续把的优秀音乐文化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抒进我们的教学和作品中。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定的在这条路上走着。